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不是好老师

摘要: 本帖最后由 一只虫子 于 2016-12-3 10:35 编辑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很难成为好的授课老师。原因一,对于科学家而言,社交媒体已成为重要的知识更新工具,包括科 ...
本帖最后由 一只虫子 于 2016-12-3 10:35 编辑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很难成为好的授课老师。原因一,对于科学家而言,社交媒体已成为重要的知识更新工具,包括科学知识与社会知识,而知识更新是授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原因二,向外行讲清楚一个科学问题,需要高超的表述技巧,使用社交媒体,尤其是开放式社交媒体(例如小木虫论坛),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这种表述技巧。
  文稿:屈天鹏  李江

  注:图片来源于佳酿网
  社交媒体提供了促进学术群体间信息扩散和科学家交互的网络渠道。科学家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在科学群体内部和之间以及扩展到大众)传播科研信息,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Collins等为了学习科学家如何利用社交媒体与本院系外进行学术联系、分享和讨论学习以及与大众交流,通过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调查了587位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调查由52个问题组成,涵盖人口统计、社交媒体的总体使用情况以及Facebook和Twitter的具体使用情况。
  科学家使用社交媒体的总体情况
  使用比例:
  ·        Twitter 88%;
  ·        Facebook 82%;
  ·        LinkedIn 66%;
  ·        Google+ 40%;
  ·        Wordpress 34%;
  ·        Research Gate 31%。
  博客是主要的学术交流阵地
  92%的人阅读科学博客,84%的人与同事分享过博客帖子;虽然只有50%的人写过博客,89%的人认为博客有助于向大众解释科学。
  在中国,微博的替代,使得博客早已成为过去时,但有一个领域,博客依然异常活跃,那就是科学网博客。原因在于,学术问题很难用140字(微博的要求)表达清楚。微信的盛行,使得微博日渐式微,而科学网博客依然不受影响,究其原因,博客开放的信息传播模式与科普、学术社区的需求不谋而合。
  Facebook的科学传播功能有限
  75%的人用Facebook关注聚焦于科学的网页,33%的人是这种网页的管理员。他们在Facebook的活动多样,包括:
  ·        外联和科学传播(使用频率占比为:24%的人经常、46%偶尔,其余为从不、很少等);
  ·        与同领域的其他学习者建立联系(21%的人经常、37%偶尔);
  ·        更正科学误传(18%的人经常、40%偶尔);
  ·        分享实验室的经验(43人选择经常、89人选择偶尔)。
  关于使用Facebook作为科学传播的工具,64人给出了自己的评论,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它是无效的,有人评论到:“在粗俗乏味和对科学的偏见的语言中寻找有用的回应”。88%的人通常使用Facebook与感兴趣的朋友和家人(而不是与同行)进行私下交流、分享科学知识。
  Twitter可以作为学术交流工具
  Twitter的使用情况。93%拥有Twitter账户的人中的大多数都是新加入的(注册时间少于两年),具体占比:
  ·        30%(1-2年);
  ·        29%(1年);
  ·        19%(2-3年);
  ·        12%(3-4年);
  ·        7%(5年以上)。
  在一个工作日中使用Twitter的时间大致占比:
  ·        34%(15-30分钟);
  ·        28%(30-60分);
  ·        18%(15分);
  ·        13%(1-2小时);
  ·        5%(2-3小时);
  ·        3%(3小时)。
  科学家自己关注其他Twitter用户个数占比:
  ·        51%(101-500个);
  ·        19%(100);
  ·        15%(501-1000);
  ·        14%(1001)。
  一个科学家拥有关注ta的Twitter用户人数占比:
  ·        44%(101-500);
  ·        30%(100);
  ·        13%(501-1000);
  ·        12%(1001-5000);
  ·        1%(5000)。
  科学家累积发帖总数占比:
  ·        32%(1001-5000);
  ·        22%(101-500);
  ·        12%(100);
  ·        9%(5001-10000)。
  科学家使用Twitter联系的其他用户类别、偏好程度及占比:
  ·        首要对象为同行科学家(61%);
  ·        次要对象为大众(31%);
  ·        更次要的对象为组织(5%);
  ·        最次要的为媒体(3%)。
  发帖内容主题的频率等级(数值为1-5,1为最高频率等级)分别为:
  ·        自己领域的学习(等级值为2.0);
  ·        科学外联和传播(2.7);
  ·        私人学习(3.1);
  ·        个人生活和经验(3.4);
  ·        自己的领域外的学习(3.5)。
  作为学术交流工具的Twitter:
  ·        74%的人亲身参加过鼓励现场发送Twitter信息的会议;
  ·        74%的人通过关注Twitter微博参加过远程会议;
  ·        78%的人自己分享过会议在Twitter上更新的信息,他们中64%的人使用过会议组织者创建的标签而36%的人使用过参会者创建的标签。
  不愿使用Twitter的人的理由及占比:
  ·        不足对Twitter的认识(使用方法等)及担心陌生人36%;
  ·        不足时间28%;
  ·        不足特点、不喜欢它的格式10%;
  ·        无聊、无用、不足科学内容8%;
  ·        不足隐私6%等。
  使用好处及占比:
  ·        用户数量大且多样28%;
  ·        易发短信息、用时短、易访问26%;
  ·        与其他科学家组建网络或合作20%;
  ·        有可访问和分享的好内容14%;
  ·        可以直接向大众传播科学7%等。
  样本特征
  调查期间为2013年10月2日至2014年10月2日。587位科学家来自31个英语国家,所占比例为:
  ·        美国37%
  ·        英国19%
  ·        新西兰14%
  ·        澳大利亚11%
  ·        加拿大10%
  ·        ……
  性别比例:
  ·        男49%;
  ·        女51%。
  年龄分布:
  ·        21-29岁39%
  ·        30-39岁39%
  ·        ……
  学历背景:
  ·        54%有博士学位
  ·        23%有硕士学位
  ·        ……
  学科占比:
  ·        生态学13%
  ·        生物学5%
  ·        心理学5%
  ·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神经科学、微生物学、化学与进化生物学各均为4%
  ·        ……
  趣味推理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很难成为好的授课老师。原因一,对于科学家而言,社交媒体已成为重要的知识更新工具,包括科学知识与社会知识,而知识更新是授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原因二,向外行讲清楚一个科学问题,需要高超的表述技巧,使用社交媒体,尤其是开放式社交媒体(例如科学网博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这种表述技巧。

  来源:于佳酿网不使用社交媒体的科学家不是好老师
LZ真是人才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帖就是要顶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的非常好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真厉害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真厉害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对不起,课间休息了,下堂课再聊吧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