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说说研究生的选题

 找回密码
 注册新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说说研究生的选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说说学习生的选题
  鲍海飞
  从大学到学习生这一个阶段,是学习生在研究上、工作上、乃至认识上的一个重要转变、转折阶段,也是学生在研究上、工作上和认识上的提升阶段。譬如,蝉之蜕变,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每个过程都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个过程都是个新生的过程。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是因为:如果说大学时期的研究还是一个被动的研究过程,那么学习生的研究过程就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如果说大学本科过程主要是研究,那么学习生期间更倾向于专业性的科研工作性质和状态。这是一个个体身份变化的过程,是一个走向独立和成熟的过程。由此,这一个阶段也带来了个体认识上的变化。
  学习生研究期间的选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短时期来说,这是开始走向一个特定的、专门的、新领域的开始,是走向一个课题深入学习的起点,说白了,这是科学学徒的生活开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课题的选择将可能是未来一生的追求,甚至影响你毕生的东西。
  那么,学习生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合适呢?能自己主动选题吗?还是要老师给命题呢?
  选题说起来简单,不外是新与旧,难与易,是理论的还是试验的,是科学的还是工程的,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是否是前沿的问题等。但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生如何在此阶段能够最快的接触到某一领域,对一个崭新领域和学科尽快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尽快的有个切入点入手,并通过研究和实践要做出初步有意义的结果,甚至是成果,这对学生对领域有个系统整体的认知很重要,对其未来在社会工作中成长与自信心的获得和树立很重要。
  如果你刚踏入一个领域,导师可能让你先在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那么这可能是个最好的方式了。跟着一个或几个前辈、师兄或者师傅在一起工作研究,先看热闹,再看门道,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事实上,遇到一个好师兄,胜过一排大导师!因为,师兄是跟你一起摸爬滚打的人。如果师兄有头脑,有想法,有见解,动手能力强,那么他会直接把你带入科学的圣堂,能够指点你哪些是现在的科学前沿,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当然,笔者也见过不少师兄是如何另眼相待师弟的,不仅要藏一手,还要藏几手,甚至跑到导师那里打你的小报告等。因此,跟对人很重要,跟对导师更重要。自然,领域不同,导师工作的方式也不同。导师也可能会先给你一些文献资料看看,让你自己熟悉,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然后再选什么样的题。这一个阶段狠苦,因为你要自己做抉择,选择做什么。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领域擅长什么,能够做什么,并且会有一定的结果。因此,这个阶段的研究就尤为重要,跟身边的人一起研究,做实验,并要阅读大量文献。不仅要多多的道听途说,还要亲力为之。这就是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主动选题还是被动选题?这是每个学习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涉及到自身的兴趣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关系到个人的眼光和能力,能否抓住一个学习领域中独特的一点。主动选题就是把主动性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甚至能够把握自己的未来。当然,被动选题也未必就是坏事。一般来说是导师有课题任务,那么其入门等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主动选题与被动选题的本质差别是,是有想法,还是没有想法。我们会见到一些有想法的学生,在读研期间,真正的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于是有了想法。他们不仅换了自己的学习方向,甚至换了专业方向,甚至换了导师,再甚至换了学校。这是一些能够主动扼住自己命运喉咙的人。当然,大多数学生是跟着导师的课题进行工作,没有这个选择。千言万语,选题很重要,有时候,做什么样的题目似乎跟人的出身一样无法选择,不过我觉得诺奖获得者安德烈·盖姆 (Andre Geim)的一句话很重要:不要做已死的学习。这就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判断了。
  理想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研究,自己对所要从事的领域基本搞清楚了,自己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人员等也都了解了,那么自己可以根据兴趣提出一些想法去做什么,然后跟导师商量,导师认可你的方案则一拍即合。因此,师生关系很重要。作为学生要多主动和老师交流汇报,这样,老师才有可能在多方面了解你、认识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也会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对你都会有所考虑。老师更应该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我们不希望看到师生不融洽的关系,毕竟是机缘让我们共处同一屋檐下。导师不要随意指使驱使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工具。毕竟,百年修得同船渡。
  话说回来,大多数情况是,是导师给你命题作文。这样对个人来说比较省事。因为,导师毕竟是前辈,对所从事的领域比较清楚,什么新,什么值得做,而且能够做成结果,应该做什么,该如何做,都应该有一些具体方案和构想。这种命题作文的方式同样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大量阅读文献资料,但查找文献资料就很具体了。命题作文的缺点是学习生自己无法判断其能力和兴趣是否与课题学习方向和难易程度相匹配。这又回到了师生交流的问题上了。
  说到这儿,我要插一句。在导师把你放到一个团队中时,可能会让你跟谁一起干。说实话,还是那句话,如果那个人好,有功底,跟着可以。让你多做试验,让你多做计算等,都没有问题。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当成果出来时,文章、报告中也不至于没有你的名字。否者,你就应该多想想。在工作条件、试验情况、人员等都摸清楚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东西。否者,真要吃亏。
  还有一种是独立型的,老师不太管。但记住,这或许是你的机会来了,你只有靠自己了,也只能靠自己,找题目,做实验,写文章,自己一遍一遍地改文章。如果是这样的话,不要被小挫折所折服、屈服和击败。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一个好的团队,会尽早地让学生领悟什么叫科研,能够启发学生早日踏入开启这扇大门。比如,通过一些精彩的学术报告,小组讨论会,比较大规模的学术会议,参加各种试验活动等,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到这个团体中,并且做好课题的选择。一部介绍霍金的电影万物理论,就描述了类似的问题。导师问霍金是否确定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但霍金始终没有定下来。一次偶然外出和大家一起去开会的机会,在一次物理学报告中,霍金受到启发,于是决定选择‘时间’这个问题作为他的学习方向。
  万事开头难。单枪匹马似的人物并不多见。像2014年物理学诺奖获得者、蓝光二极管的发明人、日本科学家中春修二这样单打独斗的典型很少。但要想出大成绩,一定需要个人潜心学习,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老师。
  学习生在开始进入课题的时候,导师要起到一定好的引导作用。导师不要做甩手当家,布置完课题,就啥也不管了。不仅要面授机宜,关键时候还要亲自披挂上阵。不仅是为了做楷模,而是为了深入一线,和学生一起并肩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则导师和学习生之间有趣的关于石墨烯发现的故事。即,2010年10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盖姆教授,因在石墨烯方面卓越学习而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的一个小插曲是:盖姆让学生想办法能否制备出单层的石墨烯,这个学生利用研磨抛光的方法只做到了10微米厚度。于是某天,实验室里二人狭路相逢,话不投机,针锋相对。这个学生叫板老板:我做不了了,要不你来试试!(If you’re soclever, try to do it yourself.)老板想,我居然还能被你吓住,试试就试试,谁怕谁!老板于是亲自撸胳膊、挽袖子,赤膊上阵。结果,奇迹出现了,激将法得到了妙用。老板毕竟是老板,想的方法也是与众不同,居然利用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土方法,利用胶带一层一层撕,竟然石破天惊,得到了单层的石墨烯,导致了诺奖的获得。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传说。而真实的情况是:他给学生的是高密度的石墨而非高度层状的人造石墨(HOPG),前者不容易解离成片状的材料(Moreover, by mistake I gave him high-density graphite instead ofhighly-oriented pyrolytic graphite (HOPG) as was intended. The former does notshed as easily as HOPG.)。后来同实验室做电镜的师傅和他们一起闲聊给了他极大的启发:“高度层状石墨(HOPG)是一种常用的STM基准样品。实验前,他们都会用胶带把石墨表层撕掉,从而露出一个干净新鲜的表面来供STM扫描。人们一直在用这种方法制备STM的石墨样品,但是从来没有人仔细看过扔掉的胶带上有些什么东西。我把Oleg的胶带放在显微镜底下,发现有一些碎片远比姜达给我的那块要薄。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用抛光机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建议。抛光已死,胶带万岁!”(引文来自:科学网博主薛加民老师翻译的石墨烯教父:从千年博后到物理诺奖的心路历程)
  选题与兴趣有关。说到兴趣,兴趣只是个人的一种自我价值的简单认识而已。有的兴趣为自己打开了大门,有的兴趣却妨碍甚至关闭了自己走向更广阔的天空。有一些人可能对开始给他的工作任务并没有很大的兴趣,甚至自信心等,但是,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随着认识和工作的开展深入,那么以前没有兴趣的课题可能到会成为一个兴趣,并由此做出了不小的成果。这样的案例不少。
  曾有一位博士学习生,他自己在努力做老师给他布置的工作。在工作中,通过查阅资料,忽然在另一个课题的学习方向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于是一开始,甚至是不惜花自己的钱,做一些版图之类的东西,然后在实验室里面做自己的想法。不久,这名学生成功实现了他的想法,不仅实验十分成功,还发了一篇十分不错的文章。后来该同学去了美国工作。
  简而言之,选题之后就是做题,做题和选题其实一样困难。但都要明白,走这条路,一是要有想法,说大点,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这就要用眼睛来看,用心来体会;第二,就是要伸出手来去干,不干就什么也得不到。第三,就是要写,去发表,要不谁知道呢。
  其实,以后无论是否从事学术学习之路,都不要把这一段美好的时光虚度了。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学习所,无论课题的选择方式是什么,做什么,是难还是易,也无论导师如何,都要坚持到底。学生不要把自己当作简单的过客,浮光掠影几年就完事了,而是要不留下遗憾,即如何开始一门崭新的工作,又如何在其中学到真东西,成为自己日后美好的记忆珍藏,或者引导自己走向一个新的开端。作为一个求知者,作为一个求实者,作为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做权威的跪族,而要做科学探索的跪族,更要做思想前瞻的贵族,做未来人生路上的贵族。
  选题,是选择导师还是选择学校?是跟着兴趣走,还是跟着感觉走?
  向左还是向右?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只有一颗坚定的心,才能在夜色下,才能在密林中,才能在大海上,才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前行的路,属于勇敢者。
说说研究生的选题
好帖就是要顶
难得一见的好帖
难得一见的好帖
楼主真厉害啊
很好的哦
谢谢您的分享!
受教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