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人类是否可能为自己安排好后事?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微信登录

人类是否可能为自己安排好后事?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奇点人与人类会是什么样的关系?137亿年的大历史观有助于在众说纷纭的争论中提供线索。
  1.  进化与退化
  自然界的演化实际上由相反相成的两个局部组成(请见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图一、二)。螺旋式推进过程的一侧,即图一的下侧,沿物质层次逐步升高。这是一条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愈益提高而熵降低的路线,这就是进化。此处的进化概念比达尔文进化论中之进化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同时也与上文论及的“形式与质料”关系的演变相一致。
  在螺旋式推进过程的另一侧,即图一的上方,是一条物质层次逐步下降,物质系统愈趋简单、组织化程度下降即熵增的路线。这就是退化。同样,此处的退化概念也比进化论中的退化概念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
  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两个相反的方面,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的运行是对立面之所以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构成了自然界完整的演化过程。有必要为“退化”正名。退化不是如通常理解的单纯是消极、被动和退步,而是有其独特的作用。正是进化和退化结合起来才组成循环,从而使演化得以进行。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进化在退化的基础上进行,进化以退化为代价或条件。
  自然界演化过程中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由此组成的螺旋式推进方式揭示一个普遍规律:万事万物的进化和发展都不是单一和直线型的,都必然地与某种退化联系在一起,与退化构成某种循环。在一些事物达到高层次之时,另一些事物正在向起点回归。以人猿相揖别为例,生物中一小局部进入新的循环而开启人类社会的演化,大局部生物则留在原有的循环中,为人类提供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
  进一步考察自然界螺旋式的演化过程,考察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可以发现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存在某种关系。此处仅涉及与本文有关的“数量”,指参与循环的物质的量。宇宙中的绝大局部质量和能量都集中在初始循环中。在初始循环的最高点亦即高一级循环的起点,宇宙弥漫物质中只有小局部成为星云,其中小局部形成恒星,大局部在收缩时被吹向空间。在恒星的末期生成的核素中,只有少数被抛到空中,大局部成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在被抛到空中的物质中,只有极少量能成为第二代恒星的行星,极少数是类地行星。在地球上只有极少量物质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即使仅限于银河系,演化到这一层次的物质,其丰度仅占银河系质量的10-19。在种类繁多的生物中,位于食物链高端的生物,其质量只是整个生物质量的极小局部。总之,在自然界的螺旋式演化中,发生得较迟的高级循环,进入循环的物质的量就较少。从每一个循环的进化与退化环节来看,在少量物质进入高层之际,大局部物质退化到低层。舞台上的大局部物质以冗余和随机涨落的方式,成就了少数物质的脱颖而出。如果说,生命,是自然界,以其全部的质量和能量,以其全部的时间和空间所开放的奇葩,所创造的奇迹,那么最后出现的人,几乎就是自然界演化的神迹。
  层次越高,物质的量越少。螺旋式推进的自然,演化至今所呈现的自然界,就是一座无可比拟的“金字塔”(图二),人类有幸“暂”踞于这一金字塔的顶峰。
  然而新的循环正在酝酿,金字塔不会停留在人类的高度。由大历史观可以推论,一小局部人与人工智能合一将成为奇点人而进入新的循环,开启新的演化,大局部人则留在原有的循环中。
  2.  人的主动介入
  以往的一次次突破与收敛,一次次螺旋式上升,前一阶段的存在物并不知晓未来,只是被动参与。猿既不知道“让一局部猿”先进化到“人”,也不知道脱颖而出的人回过头来会怎样对待那“另一局部”猿。然而面临未来新的循环,人类意识到了,自己或者正是始作俑者,或者正在创造历史,对于未来世界的主角及人在其中的境遇,或者颤栗或者神往。
  往日技术的一次次突破虽然也为奇点人的降生做了铺垫,但人类仿佛置身度外:科学是客观的,技术则是“理性的机巧”(黑格尔),让一局部自然反对另一局部自然,“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而人则既置身于度外,同时又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而今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新的突破,人类自身卷入其中,不是豆就是豆萁,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一句话,就是演化的主角,正在以自身的所作所为书写历史,创造历史。
  奇点人(即使由人类精英主导)然后会怎样对待相揖别的人类,是善待,是如当年人类对猿和生物那样,先是杀戮,继而善待,还是以今人难以预料的方式?或许更令人难堪的问题是,留在原有循环中的人类,什么是此生的意义?
  人类的精英看来已经打定主意,在最新的“发散-收敛”周期中脱颖而出,进入新的循环,成为奇点人的一局部,并且由心脑关系主导奇点人。虽然大多数人会留在原有的循环中。
  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算法是先知,有什么问题问它,但决策权在人的手里;第二阶段,算法成了代理人,执行中的一些小的决策,它说了算;第三阶段,算法升级为君主,索性什么都听它的。不受算法控制,就是控制算法的人。
  掌握资本和技术的精英群体正在逐渐变成新人类。
  他们自信可以用永不罢工的机器取代喋喋不休的工会成员,用自我迭代的AI取代难以管理的办公室白领,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低能耗去物质化的状态下实现各种欲望,用人工子宫让婚姻和家庭不再是物种延续的必须(因此同性恋也可以有后代),用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让后代越来越优秀,而自己可以探索生命的各种愉悦。这样的新人类,显然已经和其他人类不是一个物种了,而是逐渐进入神的领域,他们对其他人类也很难有同理心的:你会对虫子有怜悯心吗?
  圈养[ii],这或许就是“虫子”的命运。
  全力促进科技和资本把中产阶级分化掉,一局部向上,大局部向下,然后把底层人民用福利圈养起来,期待他们温暖的凋零
  另一个问题是国家间的竞赛。笔者画鬼易,画人难,画“奇点人”更难——奇点人“素描”一文中述及奇点人将没有国籍,看来未必。当年核冬天的威慑可以维持“恐怖下的和平”,但是人工智能的竞赛看来不会引发类似的恐惧。眼下国与国之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是否会通往一个没有国籍的新世界?
  奇点不必等到2046年,奇点正在并已经来临。“人们担心计算机会变得过于聪明,最终控制这个世界,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它们仍然不够聪明,却已经控制了整个世界。”这是计算机科学家Pedro Domingos在他2015年的著作“The Master Algorithm”中的总结语[iii]。
  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面临“天花板”[iv]。这一新的理解至多推迟对于奇点来临的预期,不能改变奇点终将来临的规律。此外,人工智能最新的进展之一是量子纠缠与意识的关系。如果意识的本质是量子纠缠,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会有新的途径。人工智能,没有天花板。
  在谈及人工智能时,刘慈欣有一番话发人深省。大意是,人类的认识有向外和向内两个维度,向外,由太阳系、银河系到宇宙,由质子中子到夸克,时空、弦……,这就是三体中的“硬科技”;向内,人类自身,由生命运动到意识运动。刘慈欣说,他没想到向内的探索会快过向外的脚步。因这一快一慢,认识的主体将发生根本变化,人类从认识与实践的主体的身份,变为既是主体(从事较低层次的知与行),又是他者(不是人类认识自己)也就是成为奇点人的认识与实践的对象。可以想到的一点是,一旦奇点人成为认识与实践的主体,必将大大加快其向外探索的进程。
  弗洛伊德在1930年写道,不可能无视文明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本能的满足之上,以及文明的存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对强大的本能的力量(以压迫、镇压或别的方法?)不予满足为前提的[v]。在大历史观视野下,人类社会似乎在总体上是本能略大于对本能的遏制,正如正反物质湮灭,物质的量略大于反物质的量,才有现在的世界一样;这个“略大”的本能,好奇推动科学,控制欲推动技术,科技推动历史,把人类带到今天的境遇。
  莫泊桑用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她的毕生描写了“她”的毕生。描写人“类”的毕生只需要十个字:从天人合一到人机合一。
  自然界螺旋式演化和收敛-发散周期是超越人类意志的客观规律;本能略大于对本能的控制,是超越个体意志的人类意志的规律。前一条规律永恒,后一条规律对于人类而言。
  (
吕乃基人类是否可能为自己安排好后事?
楼主真厉害啊
不错不错
受教了啊
谢谢您的分享!
很不错的帖子,学习了~谢谢分享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好帖就是要顶
很不错的帖子,学习了~谢谢分享
不错不错
楼主真厉害啊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