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谁是中国的科研中心:国外名刊还是中国期刊?

摘要: 谁是中国的科研中心:国外名刊还是中国期刊? 杨学祥一篇中国学者在《自然》发表的文章,引发了中国科技界空前规模的科学争论。国 ...
谁是中国的科研中心:国外名刊还是中国期刊?

                                杨学祥

一篇中国学者在《自然》发表的文章,引发了中国科技界空前规模的科学争论。国外名刊已经成为中国的科研中心,对科研方向、学术成就、提职提薪、奖金基金、名誉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决定权。相关的学术评价机构只要会数数,就能确定一个人的学术成就。我们只能说,他们还处于科学领域的幼儿阶段。

早在2010年11月11日我就指出,一种创新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观点而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而被盲目的崇拜。把流行趋势当作科学评价的标准,用刊物的影响力来评价文章的水平,这本身就是对科学的亵渎与歪曲。孟德尔定律被埋没了35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被压制了60多年,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封锁了三个世纪,原因就在于当时科学界的低水准,就在于“按图索骥”的假伯乐:大多数人期望的理想模式与真理相差十万八千里。

科学创新首先从少数先知先觉者中开始,不可能立刻就得到多数人的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适于科学,甚至会扼杀科学。祈求用一种简单的连小学生都会操作的计算模式来来挖掘科学的创新精神,无异于“按图索骥”。好汉识英雄,伯乐识千里马。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科学界有一种慧眼识英雄的机制,有一种自由争论的公平环境:小人物可以挑战大人物,小刊物可以挑战大刊物。如果文章也讲出身,如果大刊物可以封杀一切,科学的公平何在?

当代最重要的科研课题并非只在生物学界,2014-2015年连续两年出现最热年新纪录,2013-2015年中国连续三年遭遇雾霾灾害,相关的讨论和文章,为什么没有得到关注?

中国期刊在中国科研中的地位令人堪忧!


最新结论


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都发生了超级厄尔尼诺,1998年和2016年都发生了拉尼娜事件。这三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2016年发生类似1998年大雾霾的可能性很大。

10月15-16日潮汐组合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Vol.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4.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3): 90-91.

5.  杨冬红,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 610-615.

相关报道

谁是中国的科研中心:国外名刊还是中国期刊?
真心顶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顶顶多好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不错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帖就是要顶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难得一见的好帖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好哦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很不错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说的非常好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是超人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不错不错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难得一见的好帖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不错不错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顶顶多好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