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木虫
学术数据库客户端

诺贝尔奖、科学家与长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微信登录

诺贝尔奖、科学家与长寿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国庆节期间,诺奖陆陆续续颁出,围绕它的新闻也突然多了起来。我不是搞自然科学的,弄不懂那些获奖者的研究成果。
     最近看了凤凰科技的一篇报道:平均年龄已达72岁 诺奖科学家年龄为何越来越大?
     报道中引用了一张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物理学奖得主的获奖时的年龄在1900年到1950年期间,是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得奖者获奖平均年龄基本在50岁往下。从1950年以后,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一直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而且上升相对较快。
      化学奖得主获奖年龄在1900年到1950年期间比较平缓,基本在50岁左右。1950年之后基本也是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状态。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获奖年龄在1900年到1970年(估计)期间基本是50岁多一点,年龄基本较为平缓;1970年(估计)之后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整体上要低于物理学奖、化学奖得主的获奖平均年龄。
     “本周已经公布的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高达72岁。本次获得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年龄都接近70岁,但在本世纪上半叶,这一年龄仅为47岁。
     诺贝尔博物馆馆长古斯塔夫·凯尔斯特兰德(Gustav Kallstrand)表示,100年前全世界物理学家只有1000名,但是今天有100万,是100年前的1000倍!(获奖概率由千分之N变成了百万分之N,难度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等待的时间长了。并不是说今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明天就能获得诺贝尔奖。”凯尔斯特兰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便这些科学家在早年就获得了重大的发现,但是有成千上万的人都是如此,这就需要诺贝尔委员会以更高的标准去做验证,到这些科学家获奖可能需要好多年的时间。”
    但是在文科领域的状况有所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的年龄相较于100年前并没有“增长”,反而变得年轻了。这个现象也很难解释,因为经济学家和作家的人数比100年前也有显著增长。”
   1950年之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获奖年龄在快速下降。世界和平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年富力强”。
       随着大隅良典的获奖,日本从2001年开始有17人(2人是美国籍:南部阳一郎、中村修二),1年1个多(或差不多1年1个)获得诺奖。咱们的邻居日本为什么能获得那么多诺贝尔奖?就成了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从下面的图来看,日本22位诺贝奖获得者有18位是在1945年及之前出生的。最早的是1906年出生的朝永振一郎;最年轻的是1962年出生的山中伸弥。
  日本2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的时间
      从下面这张图看,22位诺奖得主中,获奖时年龄最小的是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1907年出生)。另外两位:江崎玲于奈(1925年出生,1973年获物理学奖)、利根川进(1939年出生,1987年获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在48岁获奖。50到59岁有的4位,60岁及60岁以上有15位(接近70%)。从一个侧面看,长寿是获得诺奖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22位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截至2016年,除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和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杭州临安,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高锟(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这些诺奖的获得者也是华人的骄傲。
    这两天收集了一点“两弹一星元勋 ”的资料。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授予23人,主要授予三个方面的人员,航空航天、核武开发、国防科技中有重特大贡献的人。
     截至2012年12月,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有7人:程开甲、王希季、于敏、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
摘自: 百度百科
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23位科学家中,有17位的年龄都在80岁以上,1位79岁;70岁以下5人(3位意外,2位因病)。从这一小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长寿是成为杰出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注:程开甲、王希季、于敏、孙家栋、任新民、周光召6位科学家的年龄是按2016年减去出生年份计算,其它科学家的年龄是去世时间减去出生年份。
姚桐斌被“革命群众”以“反动学术权威”的名义暴打致死,时年46岁。
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郭永怀不幸身亡,终年59岁。
赵九章,1968年10月26日,因不堪红卫兵的迫害,自杀身亡,终年61岁。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钱骥在1983年,因患癌症逝世,享年66岁。
钱三强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23位科学家出生的年份

教育背景
23位“两弹一星”元勋全部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其中7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比例最高,充分说明清华大学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最多。其他大学依次为西南联大、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
23位元勋中只有于敏和钱骥没有留学经历。从21位元勋的留学国来看,美、英、法、德、苏是他们的主要留学地。其中去美国者最多,达11人,居半数以上。其次是英国,有5人。到德国留学的2人。到苏联留学的2人:周光召和孙家栋,都是新中国建国以后派出的。去法国的有钱三强1人。
从21位元勋所获的学位看,16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得硕士学位。在西方国家留学而未获得学位者仅陈芳允1人。这是因为陈芳允到英国后,直接进入了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没有在大学注册读书。另外,建国后到苏联留学的周光召没有获得学位,是因为他在学习期间被调回国内参加原子弹的研制的缘故。
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留学或在国外居留时间来考察,21位有留学经历的元勋们平均在国外时间为7年,其中时间最久的是钱学森,1935年出国,1955年归国,在美国整整20年。其次是郭永怀,在国外生活了17年。还有钱三强、陈能宽、姚桐斌,都在国外生活了10年以上。
“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外语水平普遍较高。除了较长的国外留学经历外,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中学和大学读书时,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附:

简介出生年月去世时间
王淦昌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1907.05.281998.12.10
赵九章浙江吴兴人,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1907.10.151968.10.26
郭永怀空气动力学家,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1909.04.041968.12.05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中将军衔,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11.12.112009.10.31
钱三强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913.10.161992.06.28
王大珩光学专家,生于江苏吴县。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国防光学工程事业。1915.02.262011.7.21
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吉林长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计划。1915.10.062007.02.28
任新民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安徽宁国人,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开创人之一,曾任卫星工程总设计师。1915.12.05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家,浙江黄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并参与研制出原子弹爆炸测试仪器,并为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1916.04.032000.04.29
黄纬禄安徽省芜湖人,自动控制和导弹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任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总设计师。1916.12.182011.11.23
钱骥江苏金坛人。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航天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171983.08.28
屠守锷浙江湖州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曾任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远程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1917.12.052012.12.15
吴自良材料学家,生于浙江浦江县。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分离铀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1917.12.252008.05.24
程开甲江苏吴江人,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1918.08.03
杨嘉墀江苏省吴江县人,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领导和参加了卫星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制。1919.072006.06.11
王希季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生于云南昆明,白族。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1921
姚桐斌江苏省无锡人,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领导者。1922.09.031968.06.08
陈能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生于湖南慈利县。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19232016.05.27
邓稼先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1924.06.251986.07.29
朱光亚核物理学家,湖北武汉人。1957年后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朱光亚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长。1924.12.252011.02.27
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26
孙家栋辽宁复县人,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上世纪60年代,孙家栋受命为卫星计划技术总负责人。1929
周光召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29.05.15

如果以1978年作为起点,以72的作为获诺奖的平均年龄,那么2050年前后,中国科学家一定会有一批人能够获得诺奖。
获得诺贝尔奖重要因素:科学成就+长寿+情怀+一些运气+......
魏瑞斌

诺贝尔奖、科学家与长寿
顶顶多好
真心顶
论坛有你更精彩!
受教了啊
谢谢您的分享!
不错不错
很不错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很不错
楼主是超人
楼主是超人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LZ真是人才
大家都不容易!
顶顶多好
楼主是超人
很好哦
很不错
大家都不容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请遵守晓木虫管理条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