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只虫子 于 2016-10-3 22:21 编辑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有了一个“灌水”这个名次,和一些伙伴聊天,也经常有人谦虚的说自己今年在SCI期刊灌水了几篇。
果真如此,SCI期刊那么容易灌水吗?
网上不断爆料出几个针对亚洲国家吸金的可疑SCI期刊,似乎目的是赚取作者高额的版面费来捞金。
实际上,SCI数据库的动态筛选机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一些期刊还是有震慑作用的,纵观这雨后春笋办异军突起的出版公司,除了Hindawi出版社旗下的期刊被频繁剔除SCI数据库,艾斯维尔,斯普林格,美国和欧洲的学会期刊几乎很少被剔除或者警告。
我们国内有些期刊以前对SCI运行机制不清楚,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一味追求影响因子,强制要求作者引用本刊的发表论文,如今在受到SCI公司的警告之后似乎幡然醒悟了,那包含水分的影响因子正在回归真实水平。这里还是要给国内的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点赞,大大的点赞,多年不收取审稿费和出版费,从不要求作者引用该期刊发表的论文,引用不引用那是作者和审稿人的事情,职业编辑和编辑部不能强制要求。
细心的作者会发现,如今爱思维尔和斯普林格,包括那包罗万象的综合期刊Plos one, Sci Rep也可以更加严格的筛选亚洲国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稿件,每个稿件很多时候有3个以上的审稿人,编辑的裁决也比较苛刻。
网络上包括工作单位很多人很排斥SCI,认为是灌水和实际应用偏差很大。
而看看网上前面关于2016年中国大学SCI论文排行榜的统计数据,其实很多大学论文人均远远小于1.
SCI论文的发表主要被科学院研究所和几个重点大学完成的。
不信看看自己工作单位,那些拥有五六百的副教授和教授和几百博士学位教师的二本大学,能每年人均1篇SCI论文的大学并不多,以我们单位为例吧,差不多副高以上教师600多人,每年SCI论文不到300篇,此前还不到100篇,这SCI论文真的很多?真的是灌水吗?
灌水不灌水那是编辑,审稿人的事情,期刊有自己的筛选标准。
作为作者,认真写好每篇稿件,一并请去除“灌水”这个词。
“灌水”也是需要资本的,如今的数据库检索引擎很强大,比对能力也很强悍,审稿人基本都是火眼金睛,除非“水”很多,否则不是说灌水就灌水。
认真写好每篇稿件,毕竟在SCI期刊发表一篇满意的论文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马军: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