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中国的科研体制有那么糟吗?

摘要: 最近,我去参加了一个区域性的医药产学研讨会。一位在西方高校任职的学者说:“西方国家的同行很羡慕中国这种产学研一体的模式,特别研究生培养的方式。”深入交流后,才了 ...
最近,我去参加了一个区域性的医药产学研讨会。一位在西方高校任职的学者说:“西方国家的同行很羡慕中国这种产学研一体的模式,特别研究生培养的方式。”深入交流后,才了解其意,大致有这么几点:
1.西方体制下的科研成本远高于中国。第一,在中国企业找大学来做研究是很正常的事情,高校学者为企业服务在是受到政府鼓励的,各个行业都是如此。在西方看起来似乎也是如此,但实际操作中涉及制约各种因素很多,有很多法规限制。比如,仪器设备使用问题、学者兼职问题、知识产权问等等,不足一而论,但在中国这基本不是问题。学校的仪器设备基本上是开放使用,企业在初期基本上不用支付费用,就能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这在西方是要发生很大一笔费用的。第二,知识产权方面,西方十分规范和精细,中国却相当大的模糊空间,特别是一些国家资助的项目,知识产权归个人,就让学者有更大的自主性。高校学者将其所做的国家资助的研究项目成果与企业结合,实现产业化,这在西方国家是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但在中国却不是问题,企业只须支很少的费用,甚至不支付费用,只要投资进入中试,就可以通过出让股权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产权。第三,研究生与企业的劳务关系,在西方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有不慎就会发生法律方面的问题。高校学者为企业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费用,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研发。
2.研究生成为企业科研的主力军。中国本科教育在实践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与西方有很大差距。但在研究生方面,中国比西方做得更好。首先,中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就是一道门坎。本科生必须把基础知识(如数学、英语)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打牢方能通过入学考试,这不是高考那种应试教育就能通得过的。在复试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笔试和面试,就是一个选人的过程,这也是高考所没有的。其次,有了这些研究生之后导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就有人去做了,导师会向学生支付一定的报酬,这样研究生学费生活费就此得到解决,所以很多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这是个双赢的局面。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只让学生干活不给钱或少给钱的,这个可通过完善劳动法规来加以纠正。第三,学生成为企业和学校的桥梁。在为导师做课题的研究生都要深入企业的,他们很多毕业后,往往会留在企业继续做研发工作,而企业有新的项目往往也是通过这些学生回头去找导师合作,或者是导师有了新的成果,也会通过这些学生找企业进行转化。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和高校的关系相当紧密的。
3.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各级政府对待这种产学研一体的研发模式是大力支持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引进这种项目往往会全力以赴,这在西方是无法想象的。当某个大企业联合某个高校将某个研究成果产业化,项目所在的当地政府从土地、基础设施甚至资金都会全方位支持。
高校的学者只要走出去,与企业合作,不愁找不到项目。当然,成为亿万富翁可能有点难,百几十万改善生活不成问题。
(彭宁川)

中国的科研体制有那么糟吗?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