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对于塑料和PP期货来讲,稳定的价格走势,引起期货业内的关注。随着G20峰会的临近,相关产业链的停限产的热度有增无减。此外,8月是PP淡旺季交接时段,加之7、8月停车检修较为集中,下游市场提前备货的可能性增大,现货需求或回暖。上述因素共振,有助于推升塑料期货价格。 9月4日,第十一届G20峰会将在杭州举行。G20峰会无疑需要严格的环境保障措施,杭州及周边省市将更大力度地对印染、塑料企业进行停限产管控,力求实现“西湖蓝”。
一直以来上游石化企业保持着对价格的绝对话语权,中游贸易企业和下游终端商往往只能是被动接受的一方。然而,现在这种游戏规则正在慢慢改变。随着最近几年国内聚烯烃现货市场的变化以及大商所期货市场相关品种日益成熟,产业企业在逐步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实现稳定收益和转型升级。这是一种以期货市场价格为参考的定价模式,参考标的正是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期货。 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包括PVC在内,大商所三个塑料期货品种共成交2.3亿手(单边,下同)、日均持仓60.7万手,同比分别增长了133%、44%,塑料品种已成为大连期货市场的中坚力量。同时,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参与大商所塑料期货交易的法人客户的成交占比达到32%,涵盖了塑料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客户和众多投资机构,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
随着市场参与主体逐步多元化,这也导致市场价格竞争日益激烈,价格运行也更加透明,尤其是大商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等期货的相继上市,期现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聚烯烃逐步演变为期货加减升贴水的定价模式。 正是由于定价模式的改变,整个石化行业也面临着重新洗牌、格局重塑的境况,聚烯烃产业面临的挑战亦不小。对于既承载上游刚需的生产和销售,又要面对下游随机分散采购的中间环节贸易商来讲,处在夹层中的他们,对于实现企业自身稳定经营、规避来自上下游风险的需求就变得十分迫切。 “一方面,国际油价大跌,带动整个化工品价格重心的大幅下移,传统的贸易商买卖赚中间差价模式无利可图,经常高买低卖亏损严重,不少贸易商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石化对经销商的实力和资金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终端塑料加工企业受宏观经济疲软影响出现了强弱分化显现,一些贸易商对应的下游加工企业的终端订单越来越萎缩,分销能力变弱。”东吴期货分析师王广前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现货贸易商的经营面临很多困境,除了塑料贸易商的利润微薄之外,不论在买货数量还是价格上贸易商均缺乏主动权。作为石化的贸易商,每个月有一定量的购货要求,若达不到当月指标,可能会被取消代理资格。此外,他们对石化企业的定价只能被动接受。 “在这样的环境中,实体企业继续依靠传统的贸易谋求发展遇到了瓶颈,寻求业务模式的创新,突破以往传统的加价搬货第三方分销盈利模式变得刻不容缓,需要在仓储、物流、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服务中自如切换。此时,这也只有期货市场能帮助企业实现这种切换。”上海四联飞扬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承伟表示。 不过,浙江明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总经理邵世萍坦言:“除了防范风险之外,生存危机也使他们意识到期货工具利用的必要性。现在有很多投资公司、现货子公司利用自身期现结合的优势涉足了现货贸易,他们用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销售,倒逼我们现货贸易商也要涉足期货业务,否则现货贸易商会被跨界抢占。 (本文源自公众号:tuliaozsl)
G20峰会环保风暴化工走强 塑料产业入市套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