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建设,但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近期一个新的动向值得关注。2016年8月26日的《科学》发表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数理学部助理主任Fleming Crim和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助理主任James Kurose的文章称美国科学基金会看重中等规模基础设施(Science,Vol. 353, Issue6302, pp. 878-879)。
2016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France Cordova女士召集由NSF高管参加的为期两天的头脑风暴会,讨论NSF面临的重大挑战并为NSF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描绘蓝图。2016年5月13日《科学》报道了这次会议提出的重点关注6大科研前沿和3大机制改革的建议[1]。
NSF4月头脑风暴会上提出的6大科研前沿都是面向解决当代和未来社会可能遇到的重大挑战性问题,旨在促进交叉性基础研究,包括驾驭面向21世纪科学和工程的大数据、推进人—技互动前沿、理解生命的规律、量子跃迁—下一代量子革命、北极圈研究以及打开宇宙之窗。三大机制改革分别是更加支持会聚科研、支持中等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制定NSF 2050。
当代科学研究对基础设施(包括虚拟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的要求。NSF目前每年的预算约为74.6亿美元,其曾通过“研究与相关活动”(Research and Related Activities)的预算科目资助了一些较小规模的中等项目,资助领域包括计算和天文等。但NSF认为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并且要有更为灵活的资助机制。NSF提出要抓住支持中等规模科研基础设施这一重要机遇,初步提出的重点建设中等规模科研设施的项目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宇宙微波背景测量、传感网、暗物质实验以及核天体物理测量等方面。
近年来,NSF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中等规模科研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15年11月、2016年2月、2016年8月)[2]。在2016年5月的国家研究理事会的会议上,NSF主任France Córdova 提出要降低“主要研究仪器和设施建设项目(MREFC)“的门槛[3],以进一步提升NSF资助项目的科研水平。NSF提出的未来发展战略要更加重视中等规模的基础科研设施的建设,包括合作虚拟基础科研设施的建设,并赋予更大的资助灵活性,将其提升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保持未来竞争力的高度。
美国科学基金会看重中等规模基础设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