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交叉学科基金申请经验分享

摘要: 基金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属于应该愁的那家,但此刻不愁,个中原因,此处按下不表。早上起来,打开邮箱看了看,report邮件如期而至,2A3C(或D),这样的评审意见,用那 ... 交叉学科基金申请经验分享 ...
基金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属于应该愁的那家,但此刻不愁,个中原因,此处按下不表。
早上起来,打开邮箱看了看,report邮件如期而至,2A3C(或D),这样的评审意见,用那句老话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首先应该说的是,5个评审意见都是专业、客观、公正的,没有见到传说中的黑手。给C的那三位也都切中申请书的要害,从技术的角度给出了不于资助的结论。有看官会说,给A的那两位客观、公正吗,是不是你打听到了。诚实说,在那个同行大串联、电话短信满天飞的躁动月份里,我的内心也曾不平静,但终究没付诸实质性行动,一来打内心里排斥,二来是没那个能力。
5个评审专家都肯定了我的研究方向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而且意见专业、客观。收到这样的意见,我很庆幸,也心感谢5位评委,打A的给予了我信心,给C的增长了我的知识。但,我还是有话要说,不然就没这篇博文了。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从事的专业是“矿业与冶金”大领域中的“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但研究方向是“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俗称选矿)和“钢铁冶金”的交叉领域。简单来讲,选矿就是把矿石里头的有用矿物和无用矿物或不同的有用矿物分开,而冶金则是利用选矿作业得到的有用矿物冶炼成金属,再后面就是材料的事了(有例外,不细述)。想必各位看官也大致能理解。随着原矿品质的下降和技术的发展,现在采用选冶联合工艺处理一些难处理矿石是时兴的方向。我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个情况,选矿专业的研究人员往下游冶金方向发展成了一套体系,而钢铁冶金领域的学者也往上游选矿方向延伸出了一套方法。由此,两个领域的研究人员看似是水乳交融了,但是观念、认识之差还是相当之大。打个简单的比方,在选矿领域,把原矿中有用矿物富集到精矿中的比例叫做回收率,但是对同一个东西冶金工作者就叫收得率或收率,虽然英文都是recovery,双方看对方的叫法都觉得别扭。这仅是叫法上的不同,涉及内涵问题,差异就更大了。
我申请书中的研究方向不仅是选矿和冶金的交叉,还加进来了“煤化工”,一个化学科学里的分支。这个想法是我在读博期间逐渐形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强烈的感觉到仅仅用选矿和冶金的知识是难以深入的解释我的研究体系的,欠缺的就是煤化工的知识。我的工艺中用到了煤,而煤的种类繁多,性质千差万别,这对选矿人和冶金人来说都是软肋。通过借鉴煤化工领域的知识,我很好的理解了工艺中存在很多问题,产生的看法甚至和选矿、冶金领域原有的认识是对立的,对于我的观点,我的恩师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因此我一直想加以证明。前期也做了一些工作,初步成果已发表在钢铁冶金口的期刊ISIJInternational上。申请书是对这一工作的拓展,计划借助煤化工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去证明和完善前期的想法。5个评审专家也都肯定了研究价值。
但是结果,大家看到了,步子夸得大,扯到蛋了。评价冰火两重天。
从5名专家的评审意见,我大致可以推断出其中选矿领域专家只有1位(给了A),冶金领域2位,还有2位具有煤化工或煤化学的知识背景。
四个外领域的专家中,一个给A的专家具有煤化工的知识背景,他指出了我的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另外三位专家,指出了我的不足,打了C。这样的结果和我平时跟外领域的人员交流时得到的反应是一样的,有人看你懂点他们领域的知识觉得你很不错,有人就觉得你那点认识很肤浅。每个人的看重点不一样。
交叉领域的项目,对申请人和评审专家都是挑战。对申请人来说,要让外行看出你是内行,还要让外行看懂你的内行。也就是让外领域专家看出你对他的领域是懂行的,还要让他看懂你领域的东西。我在这两点上都失败了;对评审专家来讲,你是看重外行的内行,还是看重外行的外行?前者是看重申请人对评审人领域知识的借鉴,后者是更在乎申请者在评审人领域知识的欠缺。让外行看懂你领域的知识可能是相对简单的,但是要让外行看出你对他们领域是懂行的就不容易了,隔行如隔山嘛!
关于交叉领域易出成果已被广泛认可,但是交叉领域基金难中也是共识。我记得科学网上前不久有篇研究论文支持了这一观点。在我读博期间,我的恩师也多次提醒过我这个问题,当时我有点不以为然。我在环境口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多次看到采用矿物加工技术从固废中回收有用组分的研究,若单从选矿领域来评价,其中很多工作是极为普通的,只适合发个普通中文期刊。但是从环境口来讲,借鉴其他领域的成熟技术服务本行业,又何尝不是创新,何尝不能发高档期刊?况且我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借鉴。
明年我应该不会再以这个本子申请了,不是我没有信心去让这3位专家看出我是内行和看懂我的内行,而是没有信心让其他的外行专家也做到这一点,天知道明年是谁评审呢?读博期间,我看的最多的两本书,一本是黄希祜老师的《钢铁冶金原理》,另一本是谢克昌老师的《煤的结构与反应性》,但是“臣妾还是做不到啊”。另一方面,我目前在实验室做出了更有趣的工作,我明年应该会以该工作申请,这就是开头讲的不愁的原因,实际上我最近很兴奋。但是!但是!但是!这又是一个交叉领域的工作。
刚在网上查到很多师友基金高中,衷心为你们高兴!还查到我目前从事的研究尚未有资助的项目,我也由衷的高兴。
最后,以陈寅恪先生的两句诗来结束本文,“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虽然意境完全不符,但我此刻的心情大抵如此。(余文

交叉学科基金申请经验分享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