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微信登录

在美国科研合作和交流是很爽和相对容易的事

摘要: 月初在明尼苏达大学开会,并顺访了几个明尼苏达大学的同行教授。大家交流现在在做什么,有什么进展。其中一个教授把他最近刚发现的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内容告诉我,我暗想“ ...
月初在明尼苏达大学开会,并顺访了几个明尼苏达大学的同行教授。大家交流现在在做什么,有什么进展。其中一个教授把他最近刚发现的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内容告诉我,我暗想“你就不怕我把你的想法偷了?”我想他肯定没有设防,当然我也绝没有想偷他的idea的想法,到是他的研究对我现在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很有启发。当然我也和盘说出了我实验室在做的题目和进展—以示公平和以诚相待。我也没有想着他要偷我的想法。互相提了不少建议。都觉得挺有用,聊得很开心。另外两个教授带我去他们的基地,看他们培育的、最近准备命名的新品种(10几年的研究成果),也不担心别人去偷,意外的惊喜(也在预料之中)是和其中一个将做个小的合作项目。想想这些开会和交流对自己科研的提升很有帮助,特别是知道别人眼下实验室正在做什么,和同行进行实质性讨论,让自己的科研少走弯路。

想想在南农兼职已有好几年,和国内小同行和大同行也有一些合作研究,但总觉得不过瘾,合作的深度不够,大多限于帮助修改文章,参与一些项目经费申请和分配等。一直想扩大实质性合作,但效果不好。我想肯定是自己水平有限,资源缺乏的原因。

我到目前为止的学术生涯一共发表和共同发表了近100篇论文,除极少数外,都是SCI的,虽然没有什么“地动山摇”的论文,总数也不算很多,但主动合作和被动合作的论文还不少。最近刚接受的一篇是和我的田纳西大学的同事Dr.Robert Auge合作的原创性论文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合作在美国太容易了,而且很愉快。

项目和论文合作有三种,第一种是自己主导,可以做大部分工作,有少部分需要别人帮忙,所以邀请人家和你合作。完成论文时,你把对方有贡献的作者列入。第二种是和第一种对换角色,别人邀请你合作和帮忙,别人把你(和你的研究生?)列入作者。第三种情况是合作双方几乎平等,即贡献相当,一般这都是大项目,需要很多人,大牛人之间合作。一个人主导完不成。

前两种情况,作者位置由邀请者确定,即依照贡献大小列到恰当位置,作者名单由被合作者确定。

什么时候要邀请项目和研究论文合作?最常见的的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实验室不能完成某个实验,又没有商业机构服务可以帮助完成,不想花钱或没有钱。这里也包括数据分析,特别是深层次数据分析。如应用别人的方法来做和自己相关的研究,请别人帮助分析你的数据,一般都是技能和领域互补的合作。

二是综述性论文的合作。这种论文的合作比较简单。如果你被杂志主编邀请写个综述,但缺一部分或几部分,你可以邀请其他人。如果杂志的综述稿件不是“invitation only”,是公开接受投稿,通讯作者通常先和杂志的主编联系,先写一个摘要和提纲,如果符合,主编或负责review的副主编会邀请你投全文。通讯作者应该组织全文的大段落,将全文分解成几部分,邀请人家写自己不擅长的那些部分。所有作者,都要认真修改和按时返回修改稿。国内有些合作者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反正我又不是通讯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考评也没有什么帮助,答应的那部分开始时答应得很爽,常常拖拉,不认真写,结果还是得通讯作者自己弄,但这种情况在美国就相对很少。如果没有什么参与,就不会列入作者名单,没有“荣誉作者”。

比较难的合作是第三种,相对平等的合作,或者说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合作通常是从头开始的合作。在美国,通常是谁最先提出原创性合作“点子”(idea),就由谁主导,并负责主要工作,包括写项目,写文章,写报告。但通常合作的人都是和自己互补的,一般不会打架,也不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在国内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也是常常纠缠的是,原创性研究的合作过程中idea被偷窃。很多人怕,所以很少有深层讨论,没有发表的,包括已经投稿的,也不愿意讨论和交流。这和在美国完全不一样。大家好像都把同行当小偷防着。

对一些想偷想法的人,怎么办?如何防止你的idea被别人盗窃?其实“诚信”是最好的防盗锁。有诚信,可以不设防。没有诚信,设防也很难。但为了保险,所有的通讯应该以email为主,这样有记录可寻。如果是在一个会议或访问时的讨论,尽快跟进一个email,会说“在。。。我们答应合作。。。,现在我正式邀请您参加。。。合作。我将做什么,你将做什么。。。前段时间beida和qinhua的事件最后也是通过这些证据裁决的吧。

对于不愿交流的人,无论是在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家自然都设防,这样自然就关闭了交流的大门、小门和侧门。大家自娱自乐。以前大家问我在做什么,我什么都说,也问—美国习惯。现在我也会对一些人说“都在瞎做,没什么值得提的”。确实是没有什么特别影响的研究,但是这个态度是我很讨厌的。对于一些人,无法有来有往,只好无来无往了。

在国内合作难,一是诚信。当整个社会都缺乏诚信的时候,谈学术界诚信是不容易的。但我也确实有一些很有诚信的圈内同行。大家能够做些交流。和好多国内同事讨论,大家都认为,校内合作比国内合作难,国内合作比国际合作难。

这种合作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评价体制的问题。对于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详细要求和追求不可思议。在美国,极少人会提到自己的名字会放到哪儿,几乎没有人会提共同通讯,因为在西方的文章中,这种很少。学校和系的评审没有人会去数第一、共同第一、共同通讯。当然一个教授自己实验室出论文是基本期望。帮助别人就是帮自己,没有“荣誉作者”,没有“不劳而获”。这样才能做大项目,才能做出实质性的技术变革。

如何改变这种评价体系?只有机构领导才能改变。必须改变考核机制。上月在国内和南农大的丁副校长谈起此事,他说南农正在设法改变这种状况,从制度上鼓励合作,鼓励讨论,提供合作的环境和讨论合作的场所,鼓励合作的大论文,弱化第一完成单位等,强调实质合作。这种合作文化,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有这个开始,我要点个赞!

程宗明

在美国科研合作和交流是很爽和相对容易的事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论坛有你更精彩!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家都不容易!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谢谢您的分享!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以后多分享一些这样的有价值的帖子啊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评论 支持 反对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