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我们国家教育的现状不满意。也有很多网友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国家教育改革提自己的建议。
不管有用没用,我也凑个热闹。
遇到问题,咋一看,似乎总是强权管理会高效解决问题。
但回顾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几十年,还有我们临近的北朝南韩,基于权力强制执行的计划经济带来几乎总是灾难。
经济上,我们社会对自由经济看法争议相对较小。但在教育方面,多数人还是自觉地倾向于计划体制。延续之前我的一些博客的看法,我强烈反对加强教育系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今天就不长篇讨论了。简单举个例子。
如果当年,孔仲尼办的私立学校先向鲁国申请营业执照,申请他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多轮评审以后,孔仲尼被鲁国教育部认定为一流教授,他的学校为鲁国甚至全球一流国学学科。然后,鲁国教育部每年分配给孔丘两个博士生招生指标。在孔丘在科研和教学上做出一定成绩并通过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之后,孔丘被授予类似院士或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头衔,改称孔子,每年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同时,鲁国教育部经过严格评审,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学校和一些名校的不合格教师,有力维护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利益。
鲁国或者赵国等国,如果采取我说的制度,上讲台的都是能胜任教师岗位的优秀教师,避免不合格教师误人子弟。看起来很高效,实际上很搞笑。作为世界几大思想流派之一的儒学,如果最初就在在看似完美的管理体制下,会发展成什么样呢,什么影响力呢?大家自己想吧。
我个人看法是,儒学的发展,也许应该感谢当时原始落后的教育管理体系。无为而治,似乎是当时无能治。能治而不治,考验智慧和责任心。
每年分配孔子两个博士生招生指标? |